不锈钢组合螺丝是以不锈钢SUS304或SUS316线材为原料制成的紧固件,主要应用于电气、电器、水利、机械设备、电子产品及船舶制造领域。不锈钢组合螺丝虽然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,但仍可能因以下原因生锈,本质是其表面的钝化膜(主要成分为铬的氧化层)被破坏或无法形成,导致基材被腐蚀:

1. 材质本身的问题
铬镍含量不足:不锈钢的耐腐蚀性依赖铬(通常需≥10.5%)和镍(如 304 含 8-10%)的含量。若使用低牌号不锈钢(如 201、410)替代 304、316,其铬镍含量低,钝化膜稳定性差,在潮湿、有盐分的环境中易生锈。
杂质超标:材质中若含有过多的硫、磷等杂质,会导致钝化膜局部薄弱,成为腐蚀的起点。
2. 表面钝化膜被破坏
机械损伤:螺丝在加工(如搓牙、穿垫)、运输或安装过程中,表面被划伤、磕碰,钝化膜被磨损,露出的基材直接与腐蚀介质接触,易发生局部生锈。
化学腐蚀:
接触酸性 / 碱性物质:如工业环境中的酸雾、清洁剂中的酸碱成分,会溶解钝化膜中的铬氧化物,导致基材被腐蚀。
接触氯离子:氯离子(如海水、潮湿空气中的盐分、汗水)对不锈钢钝化膜的破坏极强,会穿透膜层形成点蚀,逐渐扩大为锈蚀。
高温氧化:若螺丝在高温环境中使用(超过其耐受温度,如 304 在 800℃以上),钝化膜会因氧化失效,冷却后易生锈。
3. 环境因素
潮湿与密闭环境:长期处于高湿度、不通风的环境中,水分在螺丝表面凝结,形成电化学腐蚀的电解液,加速钝化膜的破坏。
污染环境:工业粉尘、油烟、海边盐雾等环境中,腐蚀性物质附着在螺丝表面,持续侵蚀钝化膜,导致生锈。
4. 加工工艺缺陷
钝化处理不合格:生产过程中,若钝化(如酸洗钝化)工艺不到位(如时间不足、药剂浓度不够),表面无法形成完整、致密的钝化膜,耐腐蚀性下降。
清洗不彻底:加工后残留的油污、铁屑等杂质附着在表面,会破坏钝化膜的连续性,成为腐蚀的起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