压铆螺母是一种通过压力使螺母与板材连接固定的紧固件,无需预先攻丝,适用于薄板或薄壁材料的连接,具有安装便捷、连接牢固等特点。压铆螺母的材质选择需结合应用环境(如腐蚀性、温度)、连接强度需求、成本预算等因素,常见材质可分为金属类和特殊材质类,具体如下:

一、金属材质(主流类型)
1. 碳钢(常用)
特点:
成本低、强度高(抗拉强度约 300-600MPa),加工性能好,是工业中最常见的压铆螺母材质。
自身易生锈,需通过表面处理提升耐腐蚀性(如镀锌、镀镍、镀铬等)。
常见型号:
低碳钢(如 1008、1010),含碳量低,塑性好,适合压铆时的塑性变形配合。
适用场景:
一般干燥环境、对成本敏感的批量生产(如家电外壳、普通机箱机柜)。
2. 不锈钢
特点:
耐腐蚀性强(尤其 316 型号),无需表面处理,可适应潮湿、酸碱环境。
强度高于碳钢(304 不锈钢抗拉强度约 520MPa),但成本较高,加工难度略大。
常见型号:
304 不锈钢:耐一般腐蚀(如水、蒸汽、弱酸碱),应用最广。
316 不锈钢:含钼元素,耐海水、强酸碱(如化工设备),适用于严苛环境。
410 不锈钢:马氏体不锈钢,强度更高但耐腐蚀性弱于 304,适合对强度要求高的干燥场景。
适用场景:
户外设备、食品机械、医疗设备、海洋工程等。
3. 铝合金
特点:
重量轻(密度约 2.7g/cm³,仅为钢的 1/3),耐腐蚀性较好(表面氧化后更优),导电导热性强。
强度低于钢(抗拉强度约 110-300MPa),适合轻量化需求场景。
常见型号:
6061、5052 等,兼具强度和塑性,适合压铆加工。
适用场景:
航空航天、汽车轻量化部件、电子设备外壳(如笔记本电脑、手机支架)。
4. 铜及铜合金
特点:
导电性、导热性优异,耐腐蚀性较好(尤其黄铜),外观美观。
成本较高,强度中等(黄铜抗拉强度约 300-400MPa)。
常见型号:
黄铜(如 H62、H65),适合需要导电或装饰性的场景。
适用场景:
电气设备(如配电箱、连接器)、装饰性部件。
二、特殊材质(小众需求)
1. 钛合金
特点:
强度高(抗拉强度约 600-1200MPa)、重量轻(密度 4.5g/cm³)、耐腐蚀性极强(优于不锈钢),但成本极高。
适用场景:
航空航天、高端医疗器械、深海探测设备等极端环境。
2. 高温合金
特点:
能在高温(如 600-1000℃)下保持强度和稳定性,耐氧化、抗蠕变。
适用场景:
发动机、锅炉等高温设备的薄板连接。
三、材质选择注意事项
与板材匹配:
螺母材质硬度需高于板材(如碳钢螺母可配铝板、钢板;不锈钢螺母配不锈钢板需确保板材硬度较低,避免无法压入),否则可能因板材过硬导致压铆失效。
环境适应性:
潮湿 / 腐蚀性环境优先选不锈钢(304/316);高温环境选高温合金;轻量化选铝合金。
成本平衡:
普通场景优先用碳钢(镀锌处理);特殊需求(如导电、耐腐)再考虑不锈钢、铜或钛合金。
通过合理匹配材质,可确保压铆螺母的连接强度、耐候性和经济性达到最佳平衡。